【2016-07-16 幸福是…… 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驕傲 Jason See】

和專業的跑者在比賽相遇,站在同一樣的起跑線,以同一個終點為目標,單單想着已經令人熱血沸騰。我認為平日喜歡跑步的人,可以嘗試參加不同的路跑或越野賽事,這個舉動很簡單但說不上容易,特別對於那些過著忙碌刻板生活的城市人來說,這需要一定的勇氣,放下久已習慣的無味人生,尋找另一種生活的步伐。我喜歡到世界各地跑馬拉松,那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魔力,慢慢地令人對跑步著迷,甚至改變往後的人生。因為接下來要前進的路,並不是前人幫你鋪好的道路,而是要靠自己去開拓。

 

  • 香港人的跑步訓練,在於練習以外

平日晚上七時三十分,下班後我摒除其他誘惑,來到運動場進行每周兩次就的長跑訓練。

在大多數香港人眼中,這樣的活動叫「玩」。某程度上,我十分同意這個說法。作為一個普通上班族,每周工餘時間不多,有時間玩已是奢侈。所以生活上,我最寶貴和重要的奢侈品是時間,看不見碰不到,就看你怎樣運用。曾幾何時,這個「玩」在畢業進入職場後一度停止,那時我對生活環境不太適應,但當我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的馬拉松後,我重新認識和迷上了長跑運動,全心投入在跑步的世界裏,玩得不亦樂乎。

作為一個自強不息的跑者,事事追求卓越,不論報賽、參賽和訓練亦如是,都是以突破自己為首,快人一步為重,而機會總是轉眼即逝。每年五月至十月,香港的夏天只有兩個極端,一是極度炎熱加上極高濕度,或是滂沱大雨,風雨交加。要下定決心換上跑裝出行,需要的勇氣絕不能少看。無論是頂著酷熱的太陽,還是冒著傾盤的斜雨,離家跑步前總得有幾番掙扎。為免給自己籍口躲懶,每次在放棄念頭出現之前,當機立斷的解決方法為,白天有太陽時當是鍛練意志,晚上披星戴月才訓練距離和速度。

 

  • 力爭上游,跑在得與失之間

香港是個國際大都會,我城以外的人,眼中看到的是機會處處,遍地黃金。但城內之人,感受到的卻是,生活成本高昂,加上活在崇尚高效和高速的社會文化之下,我們不得不分秒必爭發奮圖強。香港人用於工作的時間冠絕全球,但與其待遇較之,差距之大多少令人感到訝異。而由那些完全沒有活力的政府官員稱這個城市為亞洲動感之都,足見其目光與別不同,看到了城裡城外的人都看不到的香港。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,我們一眾跑手,下班後還沒來得及穿好運動裝束,訓練就必須要展開。

如果一種運動可以代表一個地方,例如足球代表巴西、摔交代表蒙古… …我想跑步也說得上是香港最多人參與的運動。它簡單、方便、直接,不分年齡大小,基本上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。慢跑也是各項無氧和帶氧運動的基礎,所謂健全的精神寄宿於健康的身體,鍛練身體就是在鍛練精神。如果在比賽裏,能發揮平日訓練累積的實力和意志,就算不是個人最佳成績,這已是對自己一個最好的肯定。

 

  • 觀察你我他,各自的跑步原因

有人說過,跑步和人生一樣,除了前進沒有其他選擇。這句話耐人尋味,極具哲學性,在花了長時間思考後,我開始走出社區找答案,不同的街道、運動場、山野間… …然後我再得到兩個問題:

為什麼什麼這樣辛苦還要跑步?

跑步究竟有什麼樂趣?

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看法,例如心態會隨年齡之增有所變化、身體狀況也有高低起伏。跑步中會發生許多預計不到的問題,有時候是突發性的,有時則正在醞釀中。人生也是這樣,總不能每次遇到問題就停下來,就看大家怎樣做,可以面對它丶躲避它,或是逃離它,這個時候,跑步便成為了一種「心態的運動」。當跑步遇到各種狀況而停下腳步時,真正決定停下來的往往不是身體因素,而是心態的問題。當然,感受問題的程度會因人而異,也因為這種感受的差異,或多或少會影響到之後的運動表現。

「心態」常常會扼殺天賦與能力,令我們以為是自己體力不支,無奈洩氣。於是,年輕或經驗較淺的選手,遇上挫折就會發出「我不行了」的哀號,其實也是莫可奈何的事。人生真正的悲哀不在於缺乏足夠的能力,而是在於沒有展現與生俱來的天賦。

我想,跑步以外的生活和日常經驗,也會影響一個人跑步的心態。人生經驗豐富的人,因為經歷過不同的風浪,在高低之間學會應對進退的處事方法,遇到挫折也不為所動,知道忍耐的重要性以及讓事情好轉的方法。這時候如果能正面的接受它,一定可以把逆境轉換成力量,繼續勇往直前。對我來說,與其說跑步是個「運動」,不如說是個「學習的地方」。

 

  • 跑出香港後,旅程裏學會的事

我剛開始接觸跑步時,參加了不少十公里或是半馬拉松的比賽,那時候很想用一個理想的成績,告訴自己花在跑步練習的時間是值得的。

數年前,和友人出外旅遊,參加了一個半馬比賽,那是我第一次到外地跑步,自此之後持續至今。如果馬拉松是一個從起跑到終點可以舒服完跑的競賽,我想我不會一直去別的地方挑戰它,甚至有可能達成一次目標時間後便放棄,轉向其他活動。

參加國外的比賽時,疲勞、時差、溫度和環境等因素,都會對身體造成各種負面的影響,再加上要適應當地的語言文化,任何小問題都有可能變成大問題。因此我盡可能將行程排得比較寬鬆,也希望有時間在正式開賽前能先讓身體習慣當地的情況。

對我來說,跑馬拉松是一個不錯的旅行理由,它讓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。除了用腳步去體驗,還可用心去享受和欣賞當地的歷史故事、文化背景和風土民情,多瞭解人家優秀的地方並加以學習。每趟旅程,我都嘗試把在香港每時每刻都以成果、效率為先的價值觀暫時放下,以輕鬆的心情盡力完成,結果也能順利到達終點。把完賽獎牌帶回家,是一個難忘的經驗和回憶。

在未開始走出國外參加馬拉松前,我和大部分港人一樣過着差不多的生活,然而年月漸長,遇到不同的際遇和現實取捨,我從跑步練習中學到莫忘初衷的信念。對我來說,這是一場「想」和「做」的同步實驗,要摒棄人云亦云、隨波逐流,確是知易行難,希望在能維持生活之餘,也可以找個空間,體驗全力以赴去做好一件事的滿足感。恆常的跑步訓練為我提供了挑戰自我的舞台,而人生就是要不斷尋找新的挑戰才會進步、成長和有所突破。

不論參賽或出外旅行的時候,作為一個香港代表,在別的國家所有一舉一動更要謹言慎行,因為不管是好印象或是壞印象,都會令對方因此聯想一個國家整體的形象。

也許有人會說:「我是去度假,才不要管那麼多。」

旅行是為了娛樂,但也不應只為娛樂,更不應為了娛樂而把更重要的東西犧牲掉。我相信旅行包括了美好的內涵,如了解、珍惜、反省以至改進,問題是,怎樣才能將這些美好的東西放大,取代冷漠、自私和高傲?

學會時時體諒他人,只有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,才能看到和平常不一樣的風景,這是目前我對旅行的理解。在跑步界看到的,其實就是現代社會的縮影。在馬拉松比賽中,成績優秀的選手受人注目,是很自然的事,但榮譽和獎項絕對不是判斷一個人好壞的標準。一個跑者的追求,不是更遠的距離、更快的速度,而是在跑步中能得到別人的支持、體諒和鼓勵,那種單純的喜悅,就是一種幸福。

 

  • 期待下一次旅程

生命剩餘的時間到底還有多少?這是沒有人知道的事。許多跑步的人和我一樣,都是上班一族,不是職業選手,跑步練習只是一項以健康為目的的生活習慣,故盡可能不要讓跑步跟成就畫上等號。我的目標從來就不是成功,實踐夢想才是我的重點,我只是想努力實踐夢想。

每個比賽都有終點,名次會按照衝線時間的先後作出不同排名。開始我以爲,要想蠃一個人,你就要比他快。現在我知道,要想蠃一個人,你一定要比自己快。作為一個跑手,不應該總把目光投向其他跑手身上,而是要努力突破自己已經取得的成績,不斷增強自己的實力。

馬拉松獲勝的關鍵不在於瞬間的爆發,而在於途中的堅持。雖然終點看起來可能遙遠,可能模糊不清,但只要一路上堅定地持續向前,迎向過程中的每一次變化,每一個衝擊,一步一步踏實向前跑,你自然就會成為你所期望的那個人。當我做好了自己能做的,就超越了以前的自己,什麼都追回來了,對手也變成了追我的人。